央廣網北京5月1日消息(記者 果君)當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認識到,臨床科研不能只讓“老鼠點頭”,要基于臨床的實際情況(真實世界)開展臨床研究,激起了臨床醫生做科研的濃厚興趣,但在臨床中,有一個共性的科研想法,值得商榷。那就是:臨床研究不怕病小,怕不深。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博士,杭州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李力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表示,不管是遺傳原因還是后天原因,由于個體體質的不同,生活環境的差異,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性的強弱等,相同的“因”,一定會出現“千萬種”、“萬萬種”的“果”,如果都關注“果”,一種病可以被無限拆分,創造一個個亞?,亞亞?啤t生為了科研,鉆入一個“亞亞專科”中,容易一葉障目,而在臨床面對的是復雜的個體,一個人可以合并多種疾病。那么,如何去治愈這些集多種疾病于一身的個體?
李力告訴記者:“在臨床中常見這樣的患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甲狀腺結節、肺結節,膽囊息肉等齊備,按照目前的疾病分科,要看幾個?,吃一大把藥物,還要等結節大了去做幾臺手術,這樣下來,很有可能,藥吃了,手術做了,病還在。”
為了彌補這種學科體系的不足,西醫創造了“全科醫學”,縱觀各個醫院的全科醫生每天的工作內容,不難看出,都是在按照各個?频挠盟幹改希_具藥物,實施手術,科研工作主要在組合?朴盟,觀察和權衡藥物利弊,減少傷害。那么每個?贫颊J為本?萍膊〔豢芍斡阉幬锝M合在一起,就能治愈疾病了嗎?
李力表示,作為醫學工作者,最大程度的治愈,才是臨床和臨床科研的最高目標。如果想達到這個目標,就應該從疾病的“因”入手,執簡馭繁,疾病的“因”是什么?中醫很早就提出,把人作為整體(整體觀),“治病求本”。本就是“因”,并對“病因”進行分析,面對如潮增加的慢性病大軍,其“因”主要有:先天稟賦(遺傳)、生活起居、情志內傷、飲食習慣、居住環境,勞役過度,外邪侵襲(外源毒素)等,臨床通過祛除病因,提升正氣(祛邪扶正),對于復雜慢病,亦或是人類面臨的新冠等傳染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愈效果。“因”的祛除,主動權大多在患者手中,因此,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不管理、引導患者祛除“因”,只由醫生開藥、手術治療“果”,不僅不能治愈疾病,還造成了醫患之間的矛盾。
李力表示,現階段,我國治療病因的醫學(中醫學)和治療結果的醫學(西醫學),用一個標準來做科研,其結果就是,為了迎合西方醫學的科研思路,中醫研究不得不“削足適履”,以至于,雖然出了一批批中醫博士,但治療疾病幾乎沒有任何超越西醫的地方。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西方醫學工作者也認識到,要從解決“因”入手,疾病治愈就變得簡單多了。出現了一批敢于創新的醫生,如兩屆諾貝爾獎獲得者Linus Pauling提出了“功能醫學”;美國基因組學、系統生物學的奠基人,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科學與藝術學院四院院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Leroy Hood教授提出了“系統醫學”,中國的樊代明院士提出了“整合醫學”等。他們都分別在各自的研究領域發現了中醫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因此,李力認為,臨床研究,把疾病“分而又分”不能成為唯一的方向,不管中醫還是西醫。在中國,有強大的中醫理論與實踐做支持,應該有一批醫生、科研工作者,加盟到治病尋“因”、逆轉慢病的臨床研究中,飲食、運動、心理、中醫外治、中藥,都是整體治療,可以把多種慢病一并逆轉。在做最大程度的生命照護工作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科、科研和論文才更有價值。
受訪專家:
李力,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博士,杭州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與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杭州市優秀中醫師,浙江省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杭州市衛健委中醫治未病學重點培育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