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南京11月9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張浩森)近日,江蘇警方接到了不少家長報警,稱他們被冒充大學班主任的騙子拉進QQ群或微信群,然后有人冒充自己孩子謊稱要參加“清華大學培訓班”,向家長索要培訓費,被騙金額總計達到數十萬元。據了解,類似的案件在今年全國各地已發生多起,那么為何以“培訓班”為由的電信詐騙套路屢次讓家長上當?我們該如何防止此類案件再次發生?

 

  江蘇警方在案情通報中顯示,僅上個月,江蘇省就有三個地市4名學生家長報警稱,自己在微信或QQ上收到了自己“孩子”的信息,信息內容均是以想要參加“清華大學培訓班”為由索要大額培訓費,費用從一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來自常州的田先生更是一次就被騙走了近15萬元。

田先生與“兒子”的聊天記錄(圖片來源:江蘇警方微信公號)

  江蘇南京反詐中心主任吳強告訴記者,警方近期經常會接到這樣的報警,在他們調查案件過程中發現,騙子的作案手法出奇一致。吳強介紹:“騙子冒充孩子,以孩子的名義給孩子的父母發短信,然后在發短信的過程中就會跟父母說,這有一個特別好的機會,一些名校在我們學校里有一個班,大概還剩8個名額,要抓緊時間報名,請父母跟輔導員聯系,把費用交了,學費一般都是幾萬塊錢。通常情況下父母想跟孩子來核實,但是這個騙子就會說,現在不方便正在上課,老師不讓接電話或者其他理由,留下一個老師的電話,這就是騙子的另外一個電話。然后父母跟其聯系之后,這個騙子就會說這是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名額不多,這個孩子不錯,抓緊時間交費,就會給一個賬號,讓把錢打過去。”

田先生與騙子冒充的“陳主任”聊天記錄(圖片來源:江蘇警方微信公號)

  事實上,以培訓班為由進行詐騙近年來已屢屢發生,不再是新鮮招數,尤其當微信、QQ成為孩子和家長們最常見的溝通方式。

  同樣是在上個月,安徽合肥的張女士一天在上班時收到了一條自稱是自己孩子的QQ信息,由于工作忙,張女士同樣沒想太多。在添加QQ好友后,對方稱當地教育局邀請到清華大學資深教授到學校培訓,自己通過篩選得到了寶貴的培訓名額,急需交一筆4萬元的報名費。張女士說:“他當時說,‘媽,我是誰誰誰,’我就以為他是我家的孩子。然后因為錢有點多,我一直沒想著報,但是今天下午3點就截止了。”

田先生總計被騙了148500元(圖片來源:江蘇警方微信公號)

  正當張女士猶豫的時候,對方又發來了所謂學校教務處李主任的QQ名片,讓張女士把錢打給李主任。張女士說:“聯系的時候他說‘我現在在忙,還有其他的家長在報名,名額快截止了,你要報就趕快報,不報就算了。’當時沒想那么多,就怕到時候名額沒有了,怕耽誤孩子。”

  轉賬之后的張女士才想起來和孩子通個電話確認,但卻為時已晚。

  浙江寧波的周女士也在今年5月遇到了近乎相同的事情,周女士告訴記者:“我在想孩子主動學習也挺好的,所以我也沒有多想直接就同意了,后來老師聯系我說要49800元的報名費,我想既然女兒同意學習的話,我就直接轉賬了,后來跟女兒聯系的時候,女兒說根本沒有這件事,所以我才知道是被騙了。”

騙子偽造的清華大學培訓通知書(圖片來源:江蘇警方微信公號)

  安徽合肥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民警朱云龍解釋道,電信詐騙分子通常使用的套路就是利用受害人無法及時核實信息真偽來進行詐騙。朱云龍說:“不法分子以名額有限、報名從速,刻意制造緊張的心理,刻意制造我們受害人不能夠及時核實的情況,要求我們受害人迅速轉賬。”

  同樣的套路為何能讓全國各地的家長屢次中招?北京市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岳屾山表示,詐騙分子利用廣撒網的手段,遇到不了解孩子近況或防范意識差的家長,就容易成功實施詐騙,所以他建議,多與孩子溝通才能避免受騙。岳屾山說:“家長可能會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孩子要學習、要培訓。對家長來講,有的時候孩子有這種上進心是好事,但還是說明家長對孩子的情況沒有掌握得那么精準。所以還是要做好親子這一方面的教育和活動。”

  岳屾山進一步強調,之所以同一種套路能屢試不爽,個人信息的泄露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岳屾山說:“他一定是買到了個人信息,所以他才能夠捋清楚孩子和家長的關系,這樣才會讓家長有初步的信任,家長才有可能疏忽了或者大意了才會上當。我們要深挖個人信息是從哪里來的,要堵個人信息泄露的源頭,所以在這方面應該加強對泄露信息源頭層面的打擊力度。”

  江蘇警方提醒,家長們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要盲目輕信,也不要輕易透露個人信息尤其是驗證碼。驗證碼是保護資金的最后一道屏障。無論詐騙分子利用任何手段,其最后目的都是讓受害人轉賬匯款。所以在此提醒,家長們不要輕易轉賬,對于任何理由的轉賬、匯款要求請打電話與有關人員再三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