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牽住“牛鼻子”,繪就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圖景
“發揮環京津地緣優勢,打造聯通京津、輻射全省的經濟廊道!苯衲甑恼ぷ鲌蟾妫鞔_提出了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相關思路和目標,出席省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表示,要錨定目標、主動作為,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取得更多成果,切實把重大國家戰略轉化為發展動能,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
■ 推動產業協作走深走實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協作是關鍵支撐。
“2024年,京津冀三地優勢互補、相互賦能,‘六鏈五群’培育見行見效,加快產業成龍配套、成鏈成群。其中河北牽頭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產業保持較快增長,鏈式效應進一步強化。”省政協委員、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賈樂堂介紹,2025年,三地將進一步深化實化“六鏈五群”工作,加強重點平臺載體建設,打造標桿示范,協同謀劃布局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協作“施工圖”變成“實景圖”。
全力承接京津產業轉移,需要承接平臺的支撐。位于唐山的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便是河北省的重點承接平臺之一。
省人大代表、唐山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郎文昌介紹,過去一年,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累計實施億元以上京津合作項目101個,完成投資196億元,國投(唐山)煤炭儲運等一批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北汽唐山福田雷薩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項目順利投產達效,示范區發展后勁更加強勁。
央企是創新的重要源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引進在京央企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這也是省政協委員,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于國義十分關注的話題。他介紹,2025年,雄安新區將繼續推進承接疏解方式和路徑創新,進一步構建“清單+鏈條”的疏解發展范式,健全“行政+市場”疏解推進機制,完善“政策+機制”疏解服務體系,確保疏解對象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 促進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轉化
京津冀作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擁有數量眾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扎實、實力雄厚,借助京津資源推進創新發展,河北大有可為。
代表、委員紛紛表示,要以協同創新促進區域產業協作,促進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轉化,更好地將創新資源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
協同創新,要有平臺做載體。
“建好用好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對于政府工作報告的這一表述,省政協委員、省科技廳國際合作處處長張潔印象深刻。他建議,河北應更好地發揮國家級平臺作用,引導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與區域內重點產業、龍頭企業、高校院所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推動更多顛覆性技術在京津冀區域內優先落地轉化。
協同創新的成果,最終要落在產業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我省產業體系嵌入京津創新體系”。省人大代表、河北京車軌道交通車輛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兆勇說,今年,他們將加大研發投入,深度挖掘“北京研發、保定制造”模式的巨大潛力,拓展產品譜系,提升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同時,圍繞當地軌道交通產業園建設,進一步拉緊產業鏈紐帶,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 釋放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紅利
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省政協委員,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楊燕偉介紹,他們將聯合相關部門推出更多的數字化應用場景,持續深化拓展省內“一卡通”,聯合京津大力推進區域“一卡通”。利用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開展場景式、沉浸式應用體驗服務,積極構建政府惠民生、群眾得實惠、銀行增活力、消費促發展的“一卡通”數字應用生態圈。
京津冀深度推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不斷釋放民生紅利,是很多代表、委員的共識。
省政協委員、省大海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姚大軍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力促一批京津養老項目布局河北”。
姚大軍委員介紹,他們正在以赤城溫泉康養度假區升級改造項目為重點,對接醫療康養知名企業,爭取三甲醫院落地項目區,推動景區、景點旅游產品的適老化改造,面向京津地區培育壯大旅居養老產業。
公共服務領域的協作,不僅體現在養老上,教育領域同樣風生水起。
省人大代表、三河市第二中學教師馬英說,今年,三河市將加強與京津學校合作,在中小學科學教育、研學課程、拔尖創新人才大中小學一體化貫通培養等方面增進交流,完善京津冀區域教育管理體制,在教育領域加快構建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記者 馮陽)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