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黃驊港煤炭港區碼頭。30米高的裝船機高速運轉,源源不斷地將煤炭運送到碼頭旁的潤華817號貨船。

手持移動終端,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裝船指導員羅金恒登上貨船,查看煤炭裝船情況。移動終端顯示,到當日10時,煤炭裝船量為45420噸。

“煤炭來自2公里外的堆場,通過取料機被輸送到皮帶機上,到達裝船機后,再被運往船艙。”羅金恒說,在這些自動化設備的協同作業下,一小時可輸送5500噸煤炭,裝滿這艘8萬噸級貨船只需15個小時。

讓記者大開眼界的是,這些生產工序,竟不需要人工操作,而是全部由公司的智慧“大腦”指揮完成。

這個智慧“大腦”,就是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今年投入使用的生產運營指揮系統。

為打造智慧港口,加強港口能力建設,提高自動化設備協同作業能力,2023年6月,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建設了新的生產運營指揮系統,并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

在這個新的生產運營指揮系統建成前,原有生產運營指揮系統調度范圍局限在港區內部,只能針對煤炭裝卸進行調度。現在,新的生產運營指揮系統調度范圍延伸到了煤炭運輸的上下游,不僅能對煤炭裝卸進行調度,還連通了煤炭產地和鐵路及目的港等數據,打通了全產業信息鏈條,實現了一體化生產計劃協同、卸車調度協同和裝船調度協同。

隨后,記者來到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指揮中心,一塊長25.4米、高5米的巨型屏幕映入眼簾。這是該中心的生產運營指揮系統大屏。

“呼叫生產三部中控調度員,靠泊302號泊位的華江807號貨船下達裝船計劃,請執行。”生產指揮中心值班主任杜玉鵬一邊拿著對講機通話,一邊密切關注著大屏上實時更新的貨船信息。

記者在大屏上看到,上面不僅有鐵路列車、堆場、貨船等運行數據,還有煤炭產地的生產數據、朔黃鐵路黃驊港站列車數據。貨船離港后,其航行到目的港的虛擬路線用綠色線條標出,直到貨船到達目的港后,線條才會消失。

“黃驊港正向智慧港口邁進。”杜玉鵬說,通過系統大屏,調度員能夠提前獲取上游煤炭礦區裝車和下游發電廠煤炭庫存信息,以及3天內到港貨船信息,并據此制定港口煤炭作業計劃,實現一體化生產計劃協同。

同時,根據大屏上的列車運行信息,卸車指導員還能為13臺翻車機分別編制卸車計劃,實現卸車調度協同,進一步壓縮作業時間。大屏還實時顯示碼頭17個泊位在泊貨船的裝船進度等信息,實現裝船調度協同。

高效協同作業,改變了港區傳統生產調度模式,也提升了煤炭港區的作業效率,增強了港口競爭力。

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黃驊港煤炭港區累計完成煤炭進港11084萬噸,同比增長10%;完成煤炭下水11000萬噸,同比增長9.3%,煤炭進出港量均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河北日報記者 戴紹志)

現場評

智慧港口“會說話”

一場小雨后,再次踏訪黃驊港煤炭港區,記者見到了一個“會說話”的智慧港口,智慧調度、作業等場景,在這里都“說”得明明白白。

“會說話”的裝船設備,“說”出了智慧作業新方法。黃驊港是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重要樞紐港口。2023年6月起,煤炭港區通過綜合5G、語音識別等先進技術,對艙口指揮指令實時識別、實時響應,實現了智能裝船,港口作業越來越智慧、高效。

“會說話”的智能指揮系統,“說”出了港口轉型升級新路徑。當前,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黃驊港深度融合、廣泛應用,為港口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科技創新和應用成為當下加快港口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科技賦能,智慧先行。隨著5G技術、智能化裝備等的全面推廣和運用,在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的賽道上,黃驊港正積蓄能量,加速奔跑。“會說話”的智慧黃驊港,將向人們講述更多高質量發展新故事。(河北日報記者戴紹志)

編輯:崔濤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