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林芝8月30日報道(記者佟亞濤)在經歷了前幾年的資本狂歡后,共享出行領域正不斷沉淀,尋求規范化發展:曾經“遍地開花”的共享單車逐漸回歸理性經營,網約車也在尋求破解“合規化”難題。在昨天(29日)舉行的第一屆綠色共享出行主題學術沙龍上,業內呼吁:多方共治,推進綠色共享出行智慧可持續發展。
共享單車經營回歸理性 融入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從2017年8月《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共享單車經歷了兩年多的規范發展。數據顯示,目前在全國經營的共享單車企業主要有4家:摩拜單車、哈啰出行、青桔單車、ofo小黃車,在360多個城市投放車輛運營,在營車輛1950多萬輛。
“總體來看,行業發展總體穩定,企業經營逐漸回歸理性。主要運營企業將精力轉向精細化經營,通過強化線下運維能力提高車輛周轉率、優化計費模式、充分發揮平臺流量效應等措施,多渠道降本增效,提高自身造血能力。”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城市交通處副調研員饒南志說。
作為城市綠色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共享單車也逐步融入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按照《指導意見》明確的發展定位,各地持續改善騎行環境,提升城市綠色出行比例,促進共享單車與公共交通的便捷接駁換乘。其中,北京完成了900公里自行車道治理,并于今年5月開通了一條6.5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成都在80多個地鐵站口劃設了停車位,日均200萬人次的騎行中,40%是與公交、地鐵接駁。
網約車合規化進程亟待加快
相比共享單車,網約車更早地經歷規范化發展。目前全國范圍內共有140多家網約車平臺公司獲得經營許可,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150多萬本,日均完成訂單量2000多萬單。
然而,對于網約車來講,卻始終面臨著“合規化”的問題。早在2016年7月,交通部出臺網約車新政,賦予網約車合法地位,并規定了網約車平臺、車輛、司機的標準。然而,三年來,網約車“合規化”問題依然有待解決。
業內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合規的過程,意味著各平臺之間運力資源的爭奪。“對用戶安全方面的監管是完全必要的,網約車合規化就是其中內容之一。這種事前的監管是必要的。但是,需要評估現有政策中的準入條件,必要時應做調整。”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主任程世東說。
官方近期也表態,網約車合規化亟待加快。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在8月初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提到,要進一步優化網約車準入條件,加快網約車合規化進程,落實平臺公司的主體責任,嚴守行業安全穩定的底線。
業內呼吁多方共治 推進共享出行智慧可持續發展
盡管不斷尋求規范發展,但消費者權益保障不足、政府監管方式面臨挑戰,以及保障體系不完善、運營模式缺乏創新、信用體系欠缺等問題,依舊制約著共享出行行業的發展。
“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思考:如何說服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如何讓百姓能安全便捷的使用,如何讓企業良性健康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表彰工作部主任武書芳說。
為推動綠色共享出行的智慧可持續發展,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和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牽頭發起,發布首部綠色共享出行《林芝宣言》,提出構建完善的政策法規,踐行包容審慎的監管思維,探索新舊業態融合發展的最大公約數,用改革的辦法來應對共享出行的挑戰。
“我們希望能夠聯合盡量多的有識之士攜手共進,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倡導集約共享的出行方式,為實現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努力。”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發展中心副主任吳洪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