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掃黃打非”戰線以雷霆之勢,嚴厲打擊非法有害出版傳播活動,大力掃除淫穢色情等文化垃圾,有效凈化了社會文化環境、維護了新聞出版傳播秩序、鞏固了宣傳思想文化陣地、保護了青少年健康成長,有力服務了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全國共查繳各類非法出版物1710萬件,處置網絡有害信息1113萬條,取締關閉網站8.4萬個,查處各類案件1.1萬起。

  突出首要任務,保障文化安全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良好思想文化環境,是“掃黃打非”工作主線,也是首要任務。

  針對新情況新問題不時出現的態勢,堅持抓早抓小,密切關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保持高度警惕敏感,第一季度查辦案件1000多起,及時對一批重點線索進行了核處。

  在元旦、春節、全國兩會等重點時段,開展網上網下有害出版物及信息專項清查;3月至11月,全面開展“清源”“凈網”“護苗”“秋風”“固邊”五大專項行動;在暑期和開學前后,開展高校及其周邊復印店專項整治、中小學圖書館圖書審查清理專項行動等工作,有效排除并防范了文化安全風險點。

  工作中,堅持將查辦案件作為重要抓手,堅決從嚴打擊各類涉黃涉非違法違規行為。全國“掃黃打非”辦聯合公安部等掛牌督辦大案要案308起。

  國慶節前夕,全國“掃黃打非”辦聯合中央六部門組成6個督導檢查組,對12個省區市開展專項行動督查和網上督查、市場暗訪,發現市場問題點位200余處、網上有害信息140余條,均嚴格督促整改。

  回應群眾關切,整治突出問題

  針對淫穢色情信息易發、多發問題,“掃黃打非”部門堅持打防并舉,一邊強化打擊,一邊嚴格管理。

  各地各部門深入推進“凈網2019”專項行動,共取締關閉淫穢色情網站4.3萬個,處置淫穢色情等信息373萬條。

  湖北黃岡、廣西柳州等地分別破獲特大網絡淫穢色情直播案,跨境抓獲一批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額數千萬或過億元。“掃黃打非”辦聯合通信、公安、文旅、廣電、網信辦等部門,嚴格管理,境內色情直播平臺數量大幅下降。

  開展網絡文學專項整治,查處“晉江文學城”“米讀小說”“番茄小說”“起點中文網”等一批企業違法違規行為。

  創新治理方式,全國“掃黃打非”辦部署各地開展網上低俗信息專項整治,依法處罰了“蜻蜓FM”等一批傳播低俗信息企業;指導25家主要互聯網平臺結合實踐,明確不同類型低俗信息判別標準。

  “護苗2019”專項行動亮點突出。全國共查繳非法少兒類出版物95萬余件、盜版教材教輔102萬余件,查處“護苗”類行政和刑事案件190余起。

  大力開展中小學校園周邊文化市場清查整治、學習類APP專項整治,強化涉未成年人案件查辦和“護苗”正面教育引導,開展“綠書簽”行動集中宣傳周、“護苗·網絡安全進課堂”2019鄉村行等活動,惠及數千萬青少年。

  “秋風2019”專項行動成績可觀。全國收繳非法報刊55萬件,收繳侵權盜版出版物320萬件,查處“三假”、侵權盜版類案件1900余起。

  陜西渭南查辦“9·18”假記者團伙詐騙案,河南洛陽查處“6·18”假冒央視名義非法活動案,安徽、新疆查辦王某某等侵犯著作權案,江蘇破獲淮安“2·22”特大銷售侵權盜版出版物案。

  “掃黃打非”部門注重廣泛發動群眾。各級“掃黃打非”辦加大舉報獎勵力度,規范舉報受理轉辦流程。全國“掃黃打非”辦舉報中心全年受理群眾舉報線索27萬余件,據此關閉網站3.5萬個,形成重點案件440余起,發放舉報獎勵121萬余元。

  強化系統治理,完善工作格局

  2019年是“掃黃打非”工作全面開展30周年。堅持系統治理,將謀長遠與抓當下相結合,點上打擊與面上整治相結合,源頭治理與渠道管控相結合!皰唿S打非”工作形成了上下左右協同配合、方方面面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著力守正創新!皰唿S打非”部門不斷健全“掃黃打非”機制制度,完善“掃黃打非”治理體系,提升系統治理能力和水平。堅持高位推動,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切實加強領導,為“掃黃打非”深入開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強化協作聯防,建立專項工作機制,小組26家成員單位既各司其職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地各部門全面加強聯防協作機制建設,“護城河”等五大工程陸續推進,穩步形成全國一盤棋的態勢。

  統籌網上網下!皰唿S打非”部門在查破網絡案件上下功夫,著力追源頭、打鏈條、破網絡;將強化互聯網企業主體責任和管理部門監管責任結合起來。“掃黃打非”部門堅決管住守好網下基礎陣地和關鍵環節,不斷加強陣地管理、環節管理和市場監管。

  夯實基層基礎。深入推進“掃黃打非”進基層工作,全國共建立“掃黃打非”基層站點66.2萬余個,筑牢群防群治基礎。

  回顧2019年,“掃黃打非”工作卓有成效、亮點紛呈。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掃黃打非”戰線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部署,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努力為決勝全面小康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文化環境。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07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