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銀行變局:安邦甘做財務投資者?
2015-02-03 05:43: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說兩句 分享到:
安邦強勢進入民生銀行后,高管層突如其來的變動又讓市場一震。股東變更伴隨著轉型壓力,新老各方的利益博弈拉開序幕。
2月2日,史玉柱再度開腔,“考慮到業務能力、文化認同、與團隊融合、與董事會溝通的風險,如果這次領導再委派一個陌生人,空降到民生當行長,股東大會上我投反對票。跪拜基金經理和股民也投反對票……”此舉被外界解讀為“力挺安邦”。據悉,民生銀行新行長將在4-5月選出。
“持股超過20%的安邦,是否甘做財務投資者?”一位業內人士說,民生銀行的發展戰略和方向短期應該不會受太大影響,但在具體操作和實施方面有待觀察,畢竟固有的利益格局已經被打破。
股東洗牌重塑利益格局
和國內其他銀行不同,從誕生之日起,民生銀行就開始上演股東紛爭,最終形成股權分散的局面。民生銀行1996年2月正式成立,由工商聯負責組織59家企業參與發起,注冊資本13.8億元。起初,最大股東持股比例僅6.54%。然而在2000年,民生銀行籌備上市一年半的時間內,股權爭奪戰不斷上演,同時伴隨著股權逐漸集中,最終形成了劉永好的希望系、盧志強的泛海系和張宏偉的東方系“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外,大股東還有王玉貴的中國船東互保協會、中國人壽保險和史玉柱的上海健特等。股權結構分散一直是民生銀行的特色。
即便是股權爭斗,但20年來,民生銀行的各大股東從未逾越10%的持股紅線。從民生銀行去年前三季度股東持股占比來看,第一大股東新希望投資有限公司持有16萬股,占流通股4.7%。而其他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都介于1.98%到4.06%之間,相差無幾。
在安邦增持之前,股東態度各異,有些甚至選擇減持。據港交所最近公布的一系列信息,民生銀行原第一大股東劉永好于2014年11月12日清空了所持有的民生銀行H股,并且他還在2014年12月26減持民生銀行A股,持股比例降至7.69%。民生銀行另一大股東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盧志強也在去年12月連續兩次減持民生銀行A股,其持股比例降至3.09%。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已于2015年1月21日清空了其所持有的民生銀行A股。
另外,港交所最近的公告顯示,1月28日,中國人壽增持民生銀行,累計持有民生銀行A股達19億股,占民生銀行A股6.98%,占民生銀行A+H總股份的5.57%。;摩根士丹利也選擇增持民生銀行H股,目前持股比例為5.02%;瑞銀集團同樣增持民生銀行H股,持股比例達9.14%。
安邦集團強勢“入主”民生銀行后逐步打破了其股權分散的格局,一股獨大的 苗頭浮現。1月29日,港交所披露,繼1月21日買進1.98億股民生銀行A股,持股比例達20%后,1月23日、26日,安邦保險再度進攻,斥資51.1億元買入4.92億股。截至目前,安邦76個交易日完成12次增持,共耗資約379.86億元,持股比升至22.51%。
有分析人士評價,在過去幾年中,民生銀行是一家高速成長的民營銀行,其股權結構分散降低了并購門檻。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過去民生銀行股權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一股獨大、利益輸送的風險,不過,現在格局正在改變,未來風控和業務風格、利益格局肯定會發生一些改變。“安邦的入駐一定會給民生銀行帶來非常大的變化,可能變得更好,也可能變得更差,加上民生銀行目前高層人士發生重要變動,持有民生的股份的風險性在加大。所以,有些原有投資人可能出于這一原因選擇了退出。有些投資人堅定的表示不減持應是出于安邦深厚背景的看好,他們看好安邦能夠給民生帶來更多的資源。”高登資本(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付立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
安邦真的甘做財務投資者?
實際上,目前股份制上市銀行大都有集團控股,中信銀行背后是中信集團;招行大股東是央企招商局集團;浦發銀行依靠的是上海國際集團;興業銀行大股東是福建省財政廳;深發展被中國平安收購旗下;華夏銀行的第一大股東為首鋼總公司。
安邦因其彪悍的投資風格被市場稱作“野蠻人”,自全年6月至去年12月,安邦多次舉牌另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出手同樣凌厲。目前,安邦持有招行股份占其總股本10.73%、占招行A股13.11%,直逼第一大股東招商局。
對于安邦增持民生銀行,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在2月1日召開的投資人和分析師交流會上表示,在和第一大股東安邦集團溝通時,安邦明確表示之所以頻頻增持,是看好民生銀行的長遠發展,并表示將只作為財務投資者,雙方已經在一些領域開展了合作。
“這不是一個壞事,會給民生在經營各個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安邦自身在管理上是不錯的,吳小暉本人理念也是比較先進的。從業務合作上來說,如存款、保險代銷、信用卡代銷等都是合作領域。”一位民生銀行內部人士說。
不過,對于只做“財務投資人”的說法,市場有不少疑慮。目前,安邦副總裁姚大鋒已入駐民生銀行董事會。
付立春認為,所謂的財務投資人,目的是獲得固定的分紅和股權的溢價,安邦已經到手了20%以上的股份,不會只是“財務投資人”的身份。安邦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做金控平臺,而控股銀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安邦的入住,一定會帶來協同效應,比如在銀保的合作上,但可能并沒那么大,安邦旗下的金融機構除了保險之外,整合得并沒那么好。對于民生的轉型來說,安邦最直接的作用在于可以注入資本金,以及為不良貸款提供更為充裕的撥備覆蓋。但整體來說,民生的未來還是面臨很大不確定性。第一大股東的變更會直接影響銀行的發展方向,而且安邦整體風格比較生猛,作為其子公司,財務獨立性難免會受到負面影響。”付立春說。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安邦控股民生銀行將使產生協同效應,尤其是在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民生銀行可以借助保險資金補充資本“彈藥”,抵抗存款流失的壓力,而保險則可以通過并表銀行迅速做大總資產規模,可能是一個良性循環。
環境壓力刺激轉型提速
在遭遇股東變局和高管變動后,已啟動轉型計劃的民生銀行下一步會怎么樣?市場也不斷猜測。
民生內部人士認為,民生銀行謀劃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更多關注風險控制而非對利潤的追逐。洪崎表示,“不能一味把不良上升歸咎于經濟下行的客觀環境,要在自身全面風險管理過程中進行深刻反思、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付立春說,“民生銀行也是中國銀行業的一個代表,2008年四萬億投資啟動之后,大型國有銀行選擇更多地給國企或地方平臺公司放貸,而民生銀行則選擇重點給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放貸,應該說,前幾年,民生走的也比較快。不過,中小民營企業和四大行重點做的平臺貸款不一樣,因為沒有政府背書,其自身波動性更大,風險暴露的更快,民生的這種轉型可以說是環境所迫。”
據悉,民生銀行于2014年5月啟動了了一項名為“鳳凰計劃”的內部轉型,即“應對利率市場化能力提升計劃”,2015年這一計劃將全面鋪開。據洪崎介紹,鳳凰計劃包括系統借鑒國際先進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實踐,聘請咨詢機構全面分析;全面梳理了戰略規劃、體制機制上專業能力的現狀,在此基礎上規劃全面提升管理的藍圖,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在管理上側重于科學化、關系化、精細化。
另外,鳳凰計劃期望達到的目標是,零售業務占比三分之一、小微企業業務(包括部分中小企業)占比三分之一、公司業務占比三分之一,實現各業務條線相對均衡。小微占全行貸款25%,零售是存款端占24%。通過服務和成本影響資產定價。資產端需求逐步下降并恢復正常化后,價格要素變化,流動性加大,管理難度大幅提升,需要動態實時合理定價和管理流動性。
“未來民生銀行將重點傾向于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金融布局和投資銀行方向,而小微貸款擴張可能放慢速度。”一位民生銀行內部人士透露。記者 張莫 蔡穎
編輯:曉凡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參與討論
我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