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十年減負路:為探索如何教得有趣學得有效
2016-11-10 14:17:00 來源:人民日報
回顧過往10年的減負之路,從全國的“減負十條”,到地方的“八個嚴格”“六個不準”“四個禁止”……從嚴控作業量、考試頻率、在校時間,到針對違規行為提出嚴厲懲治措施,一些地區甚至使出了降低高考難度的“殺手锏”。但是,“學校減負、社會增負”“老師減負、家長增負”的現象仍比比皆是。
如何有效減負和緩解焦慮?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洪明看來,“從來就不存在沒有壓力的學習,國內如此,國外也是如此。減負不是目的,要讓家長和學生明白壓力的積極意義。更重要的是,要讓減負從單純物理時間上的減少,升級為單位時間所獲價值和效果的提升,這才是減負的根本所在。”
真正該減的應是那些低效的、與學生個體不匹配的學習
提及減負,在大部分人的觀念中,常會指向兩個方面:一個是因學習時間過長導致的生理負擔過重;另外一個是因各種壓力導致的心理負擔過重。很多專家指出,這兩種負擔的產生其實與“第三種負擔”有關,即由學習主體與學習客體相匹配的學習方式的適宜度所引起的負擔。“如同人體消化不良,原因有多種可能性。可能由于吃得過量,可能由于情緒障礙,還可能是進食方式不當造成。這種學習負擔,既有別于客觀的認知量負荷,也不同于主觀的心理負擔。”有學者分析。
洪明解釋,換個簡單的說法就是,同樣聽老師講課,在有的學生看來,太過簡單,吃不飽,可在另外一部分學生看來,則過難,不好理解,久而久之會成為壓力,甚至負擔。這就需要在看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前提下,進行學習方式的變革和優化。
“首先要從課堂突破。就教學系統來說,課堂是學生學習行為發生的最重要的場所,要讓學生學習新知的第一時間就沒有過重負擔,是實現有效減負的突破口。”對此,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王健敏教授曾指出,要深化學習方式變革。教學要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轉型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研究學生學習的規律,是探尋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充滿生機活力的學習系統的根本。
高明的老師,往往站在學生的立場設計學習活動,以核心知識的、簡明的“學習設計”來促成有意義學習的發生,當學習變得有意義,負擔的概念自然而然也就淡化了。
通過評價方式的改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關于減負,有一個概念深入人心,即從“他主”學習提升為“自主”學習,從“為他人學”到“為自己學”。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上付出的時間變得更有效率、更有價值。對此,石家莊一中教師呂學功分析,其中的關鍵在于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
日前,在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一門名為“動物的窩”的主題課上,數學、語文、英語、科學老師齊上陣,把同學們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每一組分別從生物、地理、英語、寫作、藝術等角度查找資料、深入探究、呈現結果。有的同學是利用美術和科學的知識,在展板上繪制了團隊所選擇的動物巢穴的思維導圖,有的團隊則現場寫劇本排演了一個相關主題的舞臺劇,并用英語表演出來。課堂上的交叉學科知識與內容的精彩呈現,則是基于孩子們在課下進行了大量資料的搜集和深入探討。
如何評估這樣的教學模式?有的家長認為這是給孩子們在作業之外額外增加的負擔,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們進行這樣的準備,看似付出的時間更多了,但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了學習效果。
有這樣一個現象耐人尋味,很多在學校內不會學習、不愿意學習的孩子,在教育培訓機構卻找到了興趣。“3個小時的課程,短得就像3分鐘一樣。”在學而思上奧數培訓班的清華附小四年級學生李彥宇的話很具代表性。對此,有學者分析:原因在于他們實行的評價方式是讓學生和自己比,把這個階段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比,只要有一點進步,教師就大加鼓勵,而不是拿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來打擊、挖苦成績較差的學生。
“減負不僅是減學業負擔,更是通過評價手段的改變來減小心理負擔,學生的心情一旦放松了,學習上反而會變得主動。”呂學功分析。“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育家顧明遠先生曾說過,“要努力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努力使學生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
“減輕學生負擔和緩解家長焦慮,就是要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和信心。”洪明說,當學生大多因興趣而學,更加積極主動,家長也就不會那么焦慮了。
借助科技手段的進步,幫助學生更有效率地學習
2016年高考結束當天,一場特殊的高考答卷工作在百度公司進行。全國上百名教師匯聚于此,根據真題完成答案,所有考生可根據這份答案,在線估分,并且能了解自己在在線的幾百萬名考生當中所處的位次,為即將進行的志愿填報做參考。
“高考后第一時間考生便能及時地獲取參考答案,評估名次,在出分報考前為志愿填報提供客觀、科學的數據支持。有效避免了以往‘蒙著報’‘試著報’的狀況,這是互聯網為現代教育帶來的改變。”黑龍江省實驗中學校長于學書說。
這個場景描述的,正是技術對于高考志愿填報流程帶來的變化。不僅如此,在教、學、評、測等流程,技術的變革,尤其是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今天的教學模式,而這也為減負這樣的教育頑疾的解決,提供了新的可能。
傳統的課堂,老師們需要通過讓同學們舉手,或者通過看孩子的表情、眼神來了解學生對于教師講授的知識點是否掌握,但基于新技術支撐的課堂,老師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隨時掌握,一目了然。猿題庫聯合創始人李鑫認為:“傳統的教學方式,需要老師們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積累教學經驗,知道哪個知識點學生更不容易掌握,然后憑借教學經驗開展教學工作。這種經驗,正是一種數據的積累。通過運用大數據分析,年輕的教師也可在短時期內獲得類似‘經驗’,從而讓教學變得更有的放矢,更因材施教,這是為學生和老師同時‘減負’的前提”。
“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可以對不同學生進行能力測評,然后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方案,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同樣能起到減負的效果。”百度教育事業部總經理張高認為。
“題海戰術”是導致學生負擔重的一個重要原因,細細分析,之所以采取“題海戰術”是因為老師和學生們都苦于沒有途徑獲得一套個性化的試卷,對薄弱知識點有針對性地評測,只能將大量時間浪費在一套又一套同質化的試卷當中。記者了解到,基于大數據的積累,不少在線教育機構已經開展了“個性化+自適應”式的測評體系,力求通過在線評測,實現隨時評估一個學生在某一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為其“對癥施治”,再有針對性地推送相關試題。
“政策在短期內難以改變的,技術往往可以實現成為突破口。”洪明認為。
如何從根本上實現減負?最重要的,是要扼住應試教育的咽喉,優化考試招生選拔制度,培育更多的優質資源。同時,樹立理性的“減負”觀,理性看待“壓力”,并通過技術手段的變革,實現教學過程中,教、學、測的優化,從而真正實現通過改變學習方式提升效率、減輕學生負擔的目的。而這,也恰恰是技術手段的進步為教育帶來的最顯性的推動。
編輯:杜靜
關鍵詞:石家莊一中;思維導圖;考試招生;學生自主學習;題海戰術;教育培訓機構;學書;教育科學;新課程改革;考生可
7月12日上午11點,剛從石家莊一中畢業的楊昊宇同學接到了石家莊郵政速遞人員送來的天津大學錄取通知書,這是石家莊今年第一個拿到高考錄取通知書的考生,也標志著高考錄取通知書投遞拉開序幕。
2015-07-14 14:00:27
今天,中國校友會網發布《2014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3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近3000名高考狀元的求學與職業等狀況展開最新追蹤調查及研究分析。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廈門大學博士馮用軍副教授指出,培養高考狀元人數5人以上的有87所中學,人數在2人以上的有325所中學。
2014-06-19 17:42:50
考生高中三年的英語水平已經大致穩定,而且高考英語難度較低,考試中的考點大多來源于教材,這時大家需要做的是回歸基礎,回歸課本。多數考生按照試卷中題目的設置順序答題,也有一些考生先答短文改錯和書面表達,再答其他題。
2014-06-04 11:21:39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