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六年來首次“變臉”,向風云四號致敬,向中國科技致敬——
一樣的風云變幻,不一樣的“互聯網+氣象”
光明網記者 吳晉娜
六年等一回!9月25日17時至28日17時,微信六年來首次迎來“變臉”,更換程序啟動頁,由NASA公開的“藍色彈珠”地球圖變成我國風云四號氣象衛(wèi)星拍攝的華夏大地上空云圖。
這一消息在各大論壇、微博和朋友圈等社交媒體迅速刷屏,各路媒體也紛紛報道和跟進,成為這兩日網絡上的熱點話題。
微信啟動頁面對比:左側為新更換為風云四號拍攝圖的啟動頁面,右側為微信之前的啟動頁面。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1、“中國視角”引爆網絡熱點
一個渺小的人孤獨地背向而站,仰望著風云變幻的地球。經常使用微信的人,都會對這一程序啟動頁面感到熟悉。然而,大多數人對這一啟動頁背后的故事卻知之甚少。
為了迎接微信“變臉”,微信團隊首次對這張原始圖的來歷和用意給出了解釋。實際上,啟動頁選用的照片素材是NASA向全世界范圍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這張照片還有個浪漫的名字,叫作“藍色彈珠”。
“藍色彈珠”正式公布的意義在于,這是人類第一次從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畫面中所顯示的是非洲大陸。
“非洲大陸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我們將非洲上空的云圖作為啟動頁的背景圖,也希望將‘起源’之意賦予啟動頁面。因為人類的出現,才有了溝通的存在和意義!蔽⑿艌F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變臉”后展示“風云四號”拍攝畫面,則是寓意從“人類起源”到“華夏文明”的歷史發(fā)展,旨在向全世界用戶展示華夏大地的河山風貌。
為什么啟動頁“變臉”會選在9月25日?因為在這一天,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wèi)星風云四號正式交付“上線”,“變臉”就是為了慶祝這一重大科技突破。新換的這張地球圖片正是風云四號拍攝的地球氣象云圖。
這張時長一秒鐘的動態(tài)啟動圖發(fā)布后,迅速引發(fā)網友對互聯網、科技、氣象等相關話題的熱烈討論,紛紛為這一全新的“中國視角”感到自豪。
網友“徐華”忍不住感慨:“微信啟動頁面改變的是一小步,背后卻是國家進步的一大步!本W友“大吉大利”也在朋友圈點贊:“一張照片,代表的是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科研價值和實際使用價值,更是我國在相關領域獨立話語權的體現!
除了傳統媒體的關注,《微信換“頭像”的背后,是科學家15年的努力》《微信啟動畫面換圖背后的兩個傳奇》等公眾號文章,也被紛紛轉發(fā),閱讀量猛增,網友接連為風云四號這個完美“自拍”點贊。
2、 一張衛(wèi)星云圖何以刷屏朋友圈
“藍色彈珠”攝于1972年,風云四號所拍攝的畫面攝于2017年。45年,一張衛(wèi)星云圖的突破,承載了我國幾代科研人員的努力。
今年以來,風云四號對災害性天氣進行了高精度、連續(xù)滾動監(jiān)測,在掌握臺風的強度以及風雨分布、臺風定向及未來降水情況等方面發(fā)揮了作用,未來還將服務于冬季北方降雪、雨轉雪天氣的判斷。
國防科工局也介紹,風云四號衛(wèi)星綜合技術性能國際領先,它的交付標志著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wèi)星觀測系統實現了更新換代,對于保證我國靜止氣象觀測業(yè)務的連續(xù)、可靠和穩(wěn)定運行,提高我國航天事業(yè)和氣象事業(yè)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
正是了解了風云四號的重要意義,讓此次活動的策劃者之一騰訊科普信息化項目負責人、科普頻道主編何建紅,從與中國氣象局合作開始,就感到責任重大。“一張衛(wèi)星云圖的變化,引起如此的網絡熱潮,讓我始料未及!焙谓t認為,微信啟動頁“變臉”之所以會成為一個熱門網絡話題,既與微信龐大的用戶體量有關,同時也與風云四號本身所呈現的科學價值分不開,這體現出網友對國家的熱愛和對科技發(fā)展的自豪之情。
何建紅介紹,從今年1月份起,在與中國氣象局就風云四號相關科普合作進行溝通時,了解到風云四號的先進性和準確性之后,雙方就產生了這個大膽的設想,用風云四號自己拍攝的地球圖片代替微信原有啟動頁面。
輕易改變啟動頁會不會引起用戶不適應感?微信能否盡快克服啟動頁更換背后的技術問題?這個設想能否得到公司領導層支持?都是何建紅以及她的主管騰訊網政務旅游總監(jiān)舒展頭疼的問題。
出乎舒展意料的是,很快,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馬化騰和騰訊公司高級執(zhí)行副總裁、微信事業(yè)群總裁張小龍就都通過了這一設想。經過與微信團隊幾個月的通力合作,技術人員的反復測試,終于在風云四號交付使用當天,也就是9月25日這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微信實現了啟動頁“變臉”的效果。從引發(fā)的網絡話題來看,這一策劃對風云四號的重大科技成果在民眾中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宣傳效果。
3、“互聯網+氣象”用科技改變生活
9月25日當天,中國氣象局在官方微博上這樣寫道:“手機微信開啟時顯示的地球圖片將從以前的美國衛(wèi)星成像圖換成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wèi)星風云四號從我國上空拍攝的最新云圖,這不僅是對我國科技成果的一次獻禮,同時也是一次‘互聯網+’在氣象領域的應用,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微信享受真正智慧、便捷的氣象服務!
實際上,啟動頁更換這個策劃只是騰訊與中國氣象局在“互聯網+氣象”領域長期合作的一小部分。
何建紅介紹,為了履行互聯網企業(yè)的社會責任,騰訊從2015年開始就啟動了“互聯網+科普”方面的一系列公益項目,此前與中國科協等單位也開展了相關領域的合作。今年以來,騰訊開始了與中國氣象局以及地方氣象部門的深度合作,合力在互聯網時代推動“互聯網+氣象”的發(fā)展,實現惠及民生的目的。
“就像我們一般老百姓對氣象工作總是有很多誤解!焙谓t表示,目前騰訊與氣象部門合作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氣象科普方面!氨热,幫網友解答天氣預報為什么總是預報不準的誤解,為各種氣象方面的謠言辟謠,為各種惡性天氣的科學知識進行傳播。”
何建紅表示,氣象科普就是要發(fā)揮互聯網傳播方式的作用,讓更多人了解氣象知識,加強氣象部門與民眾的溝通。比如,微信啟動頁更換這樣的策劃,就是讓“風云四號”的科學價值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氣象科學方面的重大科技進步。
除了氣象科普方面,騰訊希望在氣象方面,通過互聯網渠道為民眾提供更多的民生服務。在未來,騰訊將借助微信、企鵝號等多產品平臺及多形式媒體資源,進一步助力擴大天氣預報、衛(wèi)星云圖產品等服務、科普活動受眾覆蓋面。
“隨著雙方合作的深入開展,用戶將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中閱讀由氣象專家所編寫的氣象科普知識、通過企鵝號的精準推送,及時獲取惡劣天氣狀況預警、收看相關氣象視頻的直播,提高氣象服務的精準性!焙谓t介紹。
此外,她認為,在未來,騰訊作為知名互聯網公司,可以在氣象大數據的利用和挖掘方面,與氣象部門進一步深度合作。
“可以基于龐大的氣象數據,開發(fā)出一些氣象方面的產品,為用戶和企業(yè)提供一些個性化和精準化的氣象服務,發(fā)掘氣象數據的發(fā)展?jié)摿!笔嬲拐J為,由于技術的限制和職能的局限性,氣象部門對自身數據的發(fā)掘一直缺乏系統性,而大數據技術恰巧是互聯網公司的優(yōu)勢。她認為,互聯網企業(yè)與氣象部門未來在大數據方面可以有無限的合作可能,共同推動“互聯網+氣象”發(fā)展。
《光明日報》( 2017年09月27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