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說時過境遷、滄海桑田,變化是生命的常態。
父母也總說,改革開放這近四十年,變化太大了,他們對生活變化的定義很多,有更加豐富的食物,有更富足的生活,有更充分的社會醫療保障等,不一而足。
對于我而言,生活在溫州這座城市,印象里,更多的是不斷變近的生活,有時間的近,也有空間的近。
我是踩著八零后尾巴出生的,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和同齡人有少許差別,不是如今早已見不到的各色小巧零食,也不是總是湊不齊的小浣熊水滸卡片,更不是紅白機等那時少年喜歡的電子游戲機,而是每每乘車去外婆家吐的七葷八素的場景。
盤山公路 作者供圖
外婆家在楠溪江邊的豫章村,距離永嘉縣城不過20公里路程,現在不到半小時便可輕松抵達。
但是在十幾二十年前,那各種坎坷而又彎彎曲曲的山路,恰似一曲山路十八彎,外婆家怕是一個多小時都到不了。“十八彎九連環”,哪怕車外風景如畫,車中的我還是熬不住顛簸,車開一路,暈車一路。
如今,已是一片坦途通佳境,真的是近了。
楠溪江沿線景區公路 作者供圖
如果說從永嘉縣城出發往北去往楠溪江的旅程是一路行車,那么往南去往溫州市區五馬街的路程,曾經卻是車行船載復乘車的折騰。先坐車到清水埠或者甌北碼頭,坐渡輪到甌江對岸,再坐車到目的地,一趟折騰,讓人實在提不起逛街購物、享受美食的興致。
一條甌江,讓我覺得永嘉縣城和溫州市區是分外遙遠的兩個地方。甌江大橋、溫州大橋、東甌大橋等條條跨越甌江的大橋通車,都消弭不了這種空間的距離感。
當年永嘉人過江去溫州市區的輪渡 作者供圖
直到2015年,諸永高速溫州段延伸工程——甌越大橋的通車,才讓這種感覺消失。是的,20多分鐘即可到達的路程,在如今的大城市時代真的談不上是多遠的距離,比較起在新聞中看到的“家住天津,每天從天津坐動車或高鐵來北京上班,晚上下班再坐列車回到天津家里”等單程在2小時左右的工作通勤,更是讓人覺得生活在永嘉,工作在溫州,空間上已經沒有距離了吧。
甌越大橋讓距離一下子變得很近 作者供圖
實際上,不單是交通方面的變化讓我們覺得生活變得更近,日常生活都在越來越近,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在網購、支付寶、高鐵、共享單車“中國新四大發明”的推動下,足不出戶可以買遍全球,不管是大型超市還是街頭煎餅果子小攤,便攜支付都可以實現,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日益貼近,百姓的獲得感不斷增強。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日子會更美好!(蔣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