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8年語文高考
00后需要怎樣的母語素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是靠大量的閱讀和大聲的朗讀來培養的,今年的試卷就是在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現在高考的路子是對的!北本┐髮W教授陸儉明說。
6月7日,是全國統一高考的日子,每年的語文高考試題都會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而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新的高考改革也將于今年進入第二輪改革試點。因而,今年的高考不僅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高校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預示著今后改革的方向。
語文高考剛剛結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多位語文教育專家及一線語文老師,以給出更加理性的高考試題分析。
考題緊扣“新時代”和“新一代”
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國高考語文科共有8份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份,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分省市自主命制5份。
除了引導學生重視閱讀外,有專家指出今年考題中的一個有趣現象:“今年的作文出現了‘撞題’”。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說,今年全國Ⅰ卷的作文題和北京卷的作文題“不約而同”聚焦在了今年考生大部分是“2000年出生”這個關鍵點上。
全國Ⅰ卷列舉了2000年以來我國發生的重大事件,讓考生結合自己的思考寫成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北京卷則直接讓學生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說明我們的高考命題都是緊扣時代特點,緊扣學生特點的,這種‘撞題’非常好!标愔疚恼f,這也是一種引導,引導青年在關注自身的同時,思考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也指出,有時候試題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功能,以全國Ⅰ卷的作文題為例,試題把“世紀寶寶出生”和“世紀寶寶成年”作為2000年和2018年當年的主要內容,并在試題的引導語中明確指出“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試題直接面向考生發聲,直接點明他們的獨特身份,直接揭示他們與國家、時代之間的緊密關系,激發他們的青春夢想與奮斗的熱情。
深化對考生思維能力的考查
接受采訪時,不少專家都提到了全國Ⅱ卷的作文“幸存者偏差”。
題目是這樣的,“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后幸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里彈痕多就加強哪里。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這道作文題首先考查了學生思維的系統性,沒有系統的思維,考生的邏輯鏈條就可能出不來,沒有完整的邏輯鏈條無法完成寫作!北本┦粚W校的史建筑老師說。
“語言文字是思維的載體,今年的高考試題在啟發學生思維這一點上,整個試卷都有體現!北本⿴煼洞髮W教授王寧說,這也是對語文綜合素養的一種考查。
命題專家指出,比如,上海卷作文試題“被需要”,為考生的寫作內容提供了豐富的邏輯關系與層次,便于集中考查考生的思維品質和表達水平。天津卷作文試題要求考生圍繞“器”展開聯想和思考,貼近生活實際,在提供多向思維路徑的同時,又有一定的思維梯度。
“這些題目從根本上在考查考生的學習能力!标愔疚恼f,這種學習能力包括閱讀能力、信息提取和加工的能力,與此相伴的是邏輯表達能力,“考生要在讀懂的基礎上,進行邏輯完整的表達。”
試題更貼近考生真實生活
多名專家提到了今年高考全國III卷中選用了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短篇小說《微紀元》。 “劉慈欣的小說在流行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北本┐髮W教授張頤武說,這是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科幻小說首次進入高考。
命題專家指出,考題中選入劉慈欣的作品是一種內容與題型的創新,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防止刷題、宿構。
“學生們的閱讀無外乎有兩大類:喜歡讀的和應該讀的。”濟南外國語學校劉笑天老師說,劉慈欣的作品在中學生中有廣泛的市場,這樣的題目正是引導學生用他們喜歡的閱讀來構建他們閱讀能力。
貼近學生生活并不意味著把學生的生活全部搬到試卷中來。
有專家指出,今年的全國III卷作文題可能就會引起社會上的爭議,試題內容給出了我國改革三個時期的三個標志性的口號,讓學生自選角度、自選文體寫一篇作文;蛟S有人會認為這道題不像語文題,更像是歷史題。
“其實我們過去經常會糾結高考語文到底應該考知識還是考能力!标愔疚恼f,但這兩年高考有著非常明顯的變化,就是要考查考生的綜合能力,不僅是考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還要對所處時代、所處社會的真實大背景有所了解,這種跨越了知識和能力本身的題目,考查的是學生真正的綜合能力。
“加強對考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能力的考查,從文本呈現方式、試題設問等方面,有效考查考生面對不同類型的信息時選取恰當策略進行信息處理的能力。這也正是現代社會對語文學科提出的要求!苯逃靠荚囍行南嚓P專家說,比如,今年浙江卷的第六題就要求考生針對給定文段歸納主要內容,將信息的整合、提煉與對寫作能力的考查結合在一起。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