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道 美國《彭博商業周刊》網站11月12日刊發題為《經濟學家解讀2050年的世界》的文章,作者為彭博社經濟部首席經濟學家湯姆·奧爾利克和彭博社經濟部經濟學家比約恩·范魯瓦耶。文章稱,中國2035年將超過美國成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的崛起不過是已然開始并將在今后幾十年加速的一個更宏大轉變的組成部分。全文摘編如下:
1972年,冷戰邏輯促使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松不可思議地與中國結成了聯盟,讓中國重回世界經濟的主流。1991年,蘇聯解體助長了狂妄的“歷史終結論”,導致西方對中國崛起視而不見。
時間快進到2020年,中國已崛起為全球主要強國。彭博社經濟部預測,到2035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或許也將成為世界最強大的政治角色。
中國的崛起不過是已然開始并將在今后幾十年加速的一個更宏大轉變的組成部分。
彭博社經濟部利用一個增長核算框架——把勞動力、資本和生產率所做貢獻加在一起——預測了從美國到加納的39國從現在起一直到2050年的潛在國內生產總值(GDP)。我們利用這些數據繪制出了世界經濟將發生的一些重大地理和政治變化的圖景。
結果表明,從二戰結束到21世紀初的引人注目的穩定期即將結束。經濟重心正在從西方轉向東方,從發達經濟體轉向新興市場,從自由市場轉向國家控制。這種轉變已經在顛覆全球政治、經濟和市場。這還只是開端。
亞洲正重返全球經濟舞臺的中心。在世紀之交,中國尚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印度的潛力被許可證制度埋沒,當時亞洲只占全球產出的區區25%,遠低于北美和歐洲。亞洲的人口目前已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到2050年,亞洲也將貢獻世界經濟產出的一半以上。北美和歐洲將節節敗退。
主要受中國和印度崛起的推動,新興市場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額也在飚升。2000年,新興市場占全球產出的約五分之一。2042年,新興市場將超過發達經濟體成為全球GDP的最大貢獻者;到2050年,它們將貢獻全球GDP的60%左右。
讓人感受更深的將是國家之間相對力量的轉移。據我們預測,2033年,印度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35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到2050年,印度尼西亞或許會躋身前列。世界大型經濟體中將有3個是亞洲新興市場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