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8日訊(記者 戴璐嶺)成都的“東工”“西工”是什么?長了很多“腳”的瓷硯是不是成都特產?琉璃廠的地名原來來源于窯址?5月8日起,到成都隋唐窯址博物館來看看古代成都人的生活細節吧!

  據悉,成都隋唐窯址博物館的升級改造工程已經完成,園區和展廳煥然一新,成都陶瓷歷史文化的大門將再次向公眾打開。

  青羊宮窯址是四川省迄今為止規模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時期的窯場,它的發現填補了長江上游早期古陶瓷遺址分布的空白。窯址內發現了秦漢陶窯、隋短龍窯與唐代饅頭窯等七座窯,其中隋代短型龍窯的發現在全國尚屬首次。

  成都隋唐窯址博物館改造完成

  一段綿長的城市陶瓷簡史

  1954年,此處古窯址首次被發現,因其位于青羊宮附近,故被稱作青羊宮窯,又因此處窯場的生產年代集中在隋唐時期,又稱“隋唐窯址”。1985年12月,成都市政府批準組建成都隋唐窯址文物保管所,并公布該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4月,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青羊宮窯以燒制青釉瓷器為主,屬南方青瓷窯系,是一處具有濃厚四川本土特色的大型民窯。從秦漢時期開始,青羊宮窯所在地的陶瓷器制作與生產持續時間長達千年之久,隋唐時期,緊鄰成都的青羊宮窯更以豐富的產品供給成都,成為城市經濟與文化生活生動而靚麗的一部分,具有較高的考古與科研價值。在展廳中,觀眾還可以通過圖版介紹了解一下“東工”“西工”與青羊宮窯的關系。

  成都隋唐窯址博物館館藏器物近2000件,主要有陶器、瓷器、窯具、建筑構件、陶俑和動物模型,以及錢幣、獸骨、銅器與石器等,大多為民間日用器皿、文房用具等。即將開放的成都隋唐窯址博物館共設三個展廳,基本陳列“錦江側畔話陶瓷”通過摶土成器、秦磚漢瓦、城西窯業、成都平原的瓷器四個單元,全面展示了成都平原從新石器時代至明代各個歷史時期的陶瓷生產歷史,突出介紹了青羊宮窯的興衰過往。

image.png

image.png

  成都隋唐窯址博物館改造完成

  一起錦江側畔話天府陶瓷

  從成都平原最早的陶器,到秦漢時期的陶構件,從川西名窯青羊宮窯的青瓷,到唐宋時代成都窯場的白瓷、黑瓷生產,成都隋唐窯址博物館勾勒出一幅成都平原的陶瓷極簡史。

  一到現場,記者就被西晉至南朝時期的一件青瓷虎子吸引了,這件成都地區出土的文物分外可愛,就像一只趴著的小老虎,昂著腦袋,張嘴大吼,背上還有一個提梁。據了解,這件虎子出土于漢晉南北朝時期墓葬中,這類瓷器產品在長江中下游較為常見,在成都平原出土則較為少見,是一件結合了實用性與藝術性的早期青瓷佳品。

  此外,在“城西窯業”部分,記者還看到了一件出土于青羊宮窯址、造型獨特的文房用具:多足瓷硯。它的硯身為辟雍硯的造型,硯身周圍密布像馬蹄一樣的硯足,在眾多展品中顯得格外突出。青羊宮窯生產的多足硯在同時期成都平原的其它窯場并不多見,可以說是青羊宮窯的特色產品哦!

  在二樓展廳觀眾還可以看到四川地區的其它古代窯場。比如四川青瓷窯場的另一個典型代表邛窯。邛窯早期以燒制青瓷為主,隋唐以來,創燒了獨特的高溫釉下復合彩和邛三彩瓷器,開辟了陶瓷裝飾的新篇章。展廳內陳列了從唐代到兩宋時期深受百姓喜愛的瓷器,有文房、花器、茶具、陳設、玩具等,這些瓷器反映出宋代成都人精致多樣的生活。

  磁峰窯生產的白瓷以及金鳳窯生產的黑瓷也是一大看點。金鳳窯位于都江堰市金鳳鄉,其燒造年代為北宋早期至元代,在最為繁盛的南宋中晚期,則以生產黑釉瓷器為主。金鳳窯的產品因窯變和施釉厚薄的原因呈現黑色、黑褐色、醬褐色、醬綠色、醬紅色等豐富的變化,能在一些器物上看到釉面的窯變紋。黑瓷盞是宋代點茶“神器”,觀眾在展廳中能見到金鳳窯不同形制的黑瓷盞,遙想宋代成都人斗茶的雅趣與歡樂。

  現場的展陳讓人眼花繚亂,這些陶瓷器不僅具有極強的觀賞價值、使用價值,還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揭示了成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豐富內涵和強大實力。

  一道體驗活色生香的康養陶瓷

  博物館恢復開放當天,除了逛展覽、看文物,還可以參觀圍繞生活美學打造的“康養陶瓷”文創體驗空間,參加“康養陶瓷”美學雅集及陶藝體驗等活動。

  相關負責人介紹,美學雅集活動包括康養陶瓷系列原礦材料展示、文化沙龍、焚香鼓琴、茶藝表演四個板塊內容。其中,文化沙龍將由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李清、成都博物館總策展人黃曉楓、成都市廣告協會專家成員馬麗娃、四川省陶瓷產品監督檢驗站站長袁安之、造型顧問王全文等藝術、材料、醫學、文博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康養陶瓷”做主題分享和交流。

  據了解,博物館開放時間為9:00-17:00,快帶上家人和朋友一起來玩吧!

  (圖片由成都隋唐窯址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