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天天夜夜曰狠狠狠狠视频,东京热人妻中文无码,午夜片无码区在线,日本熟妇大乳激情视频

央廣網

假期兒童意外傷害頻發 兒科醫生緊急“出山”分享案例

2018-08-16 15:49:00來源:中國青年報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門診大廳內,志愿者在為患兒做意外傷害預防宣導。孫國根/攝

  中國青年報消息(記者王燁捷)暑假期間的每周三中午12點,在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以下簡稱“兒科醫院”)的門診大廳里,都會出現醫生手把手教孩子的場面。有時是醫生們拿著一個醫用假人當場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有時是把紅綠燈、斑馬線和交警全都拉進醫院,現場演示不遵守交通規則可能產生的后果。

  7、8兩個月的每周三中午,一系列以意外傷害預防為主題的體驗課在兒科醫院進行,體驗課堂共開設了8期醫學科普課,主題為“愛護小小生命樹”“超人不會飛”“你盲我不盲”“讓人窒息的‘美食’”“看不見的水怪”“繃帶君的妙用”等,“老師”是兒科醫院的醫生,學生則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報名的小朋友。

  醫學科普體驗營挑選對意外傷害不了解、又愿意自己成長且幫助他人的孩子

  數據表明,意外傷害已經成為假期兒童安全的“殺手”。今年寒假期間,兒科醫院接到的急診傷害病例較2017年同期增加了24.1%,其中因危重癥多發傷而收入重癥監護病房(PICU)的患兒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7例;6月30日、7月1日,暑假伊始的兩天,兒童意外傷害急診外科和急診骨科就診患兒已有242例。

  寒假期間,14歲的果果騎電瓶車不慎被大卡車撞傷,造成顱腦、肺、肝以及右腎等多部位損傷;13歲的加加不慎自6樓跌落造成嚴重的脊柱損傷。暑假伊始的兩天時間里,有一個孩子的頭不慎卷入工地運轉的電風扇,導致開放性重癥顱腦損傷;發生跌落或高空墜落15例;5例交通意外傷,此外,還有骨折、頭部外傷、脊柱損傷、實質臟器損傷等。

  去年年底發布的《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有54194名0歲~19歲青少年兒童因傷害死亡。2010~2015年6年間,傷害一直是我國0歲~19歲青少年兒童的首要死亡原因,平均每10個死者中,有4.5人因傷害而死亡。在0歲~19歲青少年兒童中,1歲~4歲年齡組傷害死亡占比最高。報告顯示,2010~2013年間,青少年兒童門急診病例呈上升趨勢,但從2013~2015年開始出現小幅下降。

  全國數據的下降,但上海的數據沒有降低。

  兒科醫院創傷急救中心承擔著上海主要的兒童創傷救治工作,近年來,重癥醫學科副主任貢海蓉發現,送到兒科醫院的危重創傷患者反而增多了。她介紹,兒科醫院僅2018年1月~3月的急診傷害病例就達到12341例,較2017年同期增高24.1%,其間有90余例患兒進入急診搶救室搶救。

  暑假前夕,兒科醫院啟動了“兒童無傷害日”主題行動,將7月第一周的周三定為“兒童無傷害日”,并同時開啟兒科醫院夢想醫學院之醫學科普體驗營。

  “通過醫院自己的‘布谷鳥兒科醫生工作室’微信公號發通知,幾天時間有200多個家庭報名。”兒科醫院社工部醫務社工簡杜瑩告訴記者,體驗營總共只有25個名額,醫院方面對學員的選拔要求相當復雜:首先,要確保兩個月內8次上課都能參加;其次,要求孩子寫一封書面申請,看看孩子是否有“自己成長且幫助他人”的意愿;最后要給孩子做一份意外傷害知識調查表,挑選得分低的孩子。

  “希望找到那些對意外傷害并不太了解,但能夠跟身邊孩子、家長分享所學所得的孩子,擴大影響力。”簡杜瑩說。

  大部分意外傷害可以避免

  醫生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如果給孩子們定期開課,需要抽空做PPT、找案例、講故事,還要定時到門診大廳與孩子們打交道。如此大的工作強度下,科普體驗課程到底是怎么開起來的?

  “每天看到的案例實在太多了,真想有個機會跟家長、孩子們聊聊,其實大部分的意外傷害是可以避免的,但我們卻往往忽略了傷害預防。”兒科醫院創傷急救中心成員、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鄭繼翠介紹,意外傷害是威脅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殺手,常見的意外傷害有很多,包括跌落傷、高墜傷、燙傷、動物咬傷、溺水、誤吞異物等。

  以高墜傷為例,鄭繼翠說,家長重視些,家里使用窗臺欄桿、窗戶限位器等,花很少的錢,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高墜。有個兩歲多的孩子,被父母獨自留在家里睡午覺,醒來后自行爬上窗臺掉了下去,“睡前媽媽在,睡著后媽媽去買菜了。如果家里窗戶裝個欄桿、限位器,孩子都不至于從高空跌落。”

  高墜傷輕重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從高空墜落,中途被樹枝或者擋雨板稍微擋一下,便能保住性命;有的孩子哪怕只從2樓墜落,如果面部朝下或者頭部著地,都有可能致命,“不能靠樹枝啊,得靠家長自己防范。”

  科普體驗營不僅要求孩子參與,每周完成作業、回家尋找身邊的安全隱患,還需要家長全程陪同旁聽。記者在課程現場注意到,每一個學員家長在課堂上都沒有擺弄手機,全程認真聽講。

  再比如交通意外傷害,明明一個兒童安全座椅就能避免的傷害,醫院里還是頻頻接到相關的病例。有人會在行車過程中由系著安全帶的老人抱著小嬰兒睡覺,一個急剎孩子就被甩出窗外;有人會把嬰兒連同嬰兒背包帶一起掛在車前坐背面,遇到事故造成孩子顱腦損傷;還有六七歲的孩子不使用安全座椅直接系成人安全帶,把肩部位置的安全帶挪至腹部使用,結果發生交通事故時安全帶引起腹腔臟器損傷,腸穿孔、腸息膜撕裂等。

  鄭繼翠告訴記者,以上這些,只要家長重視、孩子知道,都可以避免。

  醫生的很多建議,連家長都“聞所未聞”。

  “相比吞了一枚硬幣下肚,如果孩子吞了一枚同樣大小、甚至更小的紐扣電池下肚,則更應該馬上送醫。前者還能稍微拖拖,后者要立刻、馬上到醫院取出。”兒科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陳偉明的課程,多次引起在場家長和小學員的唏噓,“紐扣電池可以腐蝕人體器官,一定要立刻取出。”

  陳偉明告訴記者,臨床中,兒童容易吞食降血壓藥片、精神類藥物等,還出現過誤食燒堿腐蝕孩子食管的案例,“有的家長把燒堿倒在可樂瓶里保存,孩子誤食。這聽上去不可思議,但是真有這樣的家長。”

  情緒問題成為兒童意外傷害新“動向”

  記者注意到,除了吞食異物、交通意外、高空墜落等意外傷害案例,兒科醫院近年來也發現了因兒童情緒發泄不當而引發的意外傷害事件,并且有增多的趨勢。

  “很多孩子情緒壓抑,出現自我傷害或者傷害他人的現象。”簡杜瑩說,今年的科普營專門加入了生命教育、情緒管理的課程,讓小學員們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些家長總跟男孩說,男孩不能哭,要忍著。這是不對的,男孩也需要情緒發泄的渠道。”兒科醫院心理科主任高鴻云的課上,很多家長在講臺下認真做著記錄。記者注意到,每周三中午12點的門診大廳,會有一大群臨時帶孩子看病的家長也聚集起來,他們或用手機拍下醫生講課的PPT,或隨手拿紙筆站著進行記錄。高鴻云說,一些孩子會在生氣的情況下拿東西砸人、打人、撞墻、劃傷自己等,有的甚至被學校勒令退學,這些孩子被父母帶到兒科醫院的心理門診后,往往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才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高鴻云說,這種情緒控制不當是日積月累的,需要家長在平時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合理引導,“告訴孩子,每種情緒都是正常的,只是需要學會用恰當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課堂上,高鴻云讓孩子們識別各種不同的情緒,并說出每個人表達情緒的辦法,孩子們非常積極參與互動,例如傷心時可以玩游戲、看書、找朋友傾訴、找家長傾訴。

  高鴻云建議,家長可以為孩子在家里設置一個“生氣角”,里面放上靠墊、沙袋等不易傷人的發泄物,讓孩子在情緒失控時可以去發泄。這樣既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更不會破壞財物。她特別建議,“生氣角”也同樣適用于家長。“孩子的情緒問題,背后是整個家庭的情緒管理,所以要治療需要全家一起來。”她發現,很多家長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生起氣來直接動手打孩子,“打孩子的時候感覺心里舒服了、爽了,打完以后后悔萬分。”這種時候,她建議家長“立正,向后轉,向前走”,遠離生氣之地,然后走到家里的“生氣角”自我調整一會兒。家長對情緒的合理管控可以給孩子提供穩定的家庭環境,也為孩子做出好榜樣。

編輯: 劉昱

假期兒童意外傷害頻發 兒科醫生緊急“出山”分享案例

假期兒童意外傷害頻發 兒科醫生緊急“出山”分享案例,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門診大廳內,志愿者在為患兒做意外傷害預防宣導。暑假前夕,兒科醫院啟動了“兒童無傷害日”主題行動,將7月第一周的周三定為“兒童無傷害日”,并同時開啟兒科醫院夢想醫學院之醫學科普體驗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