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手機、汽車跨界擴張受到質疑后,董明珠帶領格力加速了向智能裝備領域的擴張。
近日,格力方面宣布,格力新款“高精尖”數控機床面世。目前,格力已能運用基礎設備制造出數控機床,并且精密程度不輸于國際水平。
一位格力電器內部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智能裝備產業是格力未來發力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處于擴張趨勢,格力正在加大在這一領域的投入,計劃明年造2500臺機器人。”
近日,董明珠也向外界表示,格力從未缺席“智”造,自2013年格力智能裝備起步起,格力累計產出自動化裝備5500余臺套,累計產值超過20億元。
跨界手機和汽車等產業尚未見成效之際,格力的主營空調業務也正在被競爭對手快速追趕,而智能裝備被格力視為是其未來重要的增量市場。
明年計劃造2500臺機器人
近日,格力多款智能裝備面世,其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產業布局浮出水面。
此前,董明珠曾表示,未來格力電器將緊密圍繞機器人和精密機床兩大領域深度布局,智能裝備產業已成為格力布局的重要方向。雖然格力進入這一領域僅有四年時間,但已初見成效。近年來,該產業的地位在格力內部得以迅速提升。
據格力電器發布的2017年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智能裝備業務實現營收9.62億元,同比增長2765.27%。
有業內人士認為,“格力發力智能裝備產業,主要看中其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而且格力的優勢就是制造和研發。中國家電企業也急需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或將達到62.8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42.2億美元。
而一直試圖在多元領域擴張的格力,很早就開始布局智能裝備市場,在珠海和武漢設立了四個研發和生產基地,產品已覆蓋伺服機械手、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10多個領域。
格力方面表示,在四年時間里,格力完成了內部生產線的自動化。2016年,格力通過自主研發制造的智能裝備,整體生產效率提升10.5%。
“盡管目前生產的工業機器人70%被格力電器內部消化,不過市場總體需求量還是很大的。”格力內部人士向記者如是透露。
據記者了解,這僅是格力的一個小目標。實際上,董明珠在智能制造領域的野心很大。
此前,據珠海市發布促進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相關征求意見稿顯示,到2017年,珠海要初步建成格力國際智能制造基地和高新區ABB機器人產業園兩大機器人主基地,年產值超億元的智能制造骨干企業達到10家,機器人及相關配套產業產值超過100億元,智能裝備產業產值超500億元。而以格力和ABB為代表的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系統產業,是珠海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重點。
家電業觀察家劉步塵表示:“格力電器發力智能設備是明智的,這是一個機會眾多的市場。不過,從目前來看,智能設備對格力電器實質性貢獻還比較小,未來比重還會大幅提升。”
被指空調老大地位不保
在格力電器發布半年報之后,業界關于格力或“淪落為第二梯隊、空調老大地位不保”的消息四起。
對此,格力電器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格力一直專注研發制造,對外界評論不需理會。不過,格力在空調領域的銷量一直居于前列。格力非空調業務對業績貢獻的占比將逐年提升。目前格力正在對內部業務結構進行調整,這需要一個過程。”
根據格力電器發布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0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4.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8%。空調業務實現營收546億元,同比增長30%。依然保持著國內家用空調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格力中央空調也以18%的占有率排名第一。
雖然格力業績表現不俗,但營收僅為美的一半,利潤總額也不及美的。同時,單看空調業務,上半年格力僅領先美的46億元,美的空調同比漲幅也相對較高,兩者差距正在縮小。
對此,一位接近格力人士表示:“我們現在還不能得出‘格力空調老大地位不保’的結論,只能說格力空調的優勢在弱化。今年上半年,美的與格力空調營收差已經縮小至50億元之內,這是董總(董明珠)非常擔心的。”
在賴以生存的主營業務遇到天花板之際,格力要實現規模擴張就必須要進行多元化。近兩年,董明珠不惜投入重金,在小家電、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帶領格力進行多元化布局。然而目前格力小家電產業不溫不火,手機及汽車也尚在大規模投入階段,很難在短期內為格力貢獻大量利潤。而智能制造又能否為格力撐起未來的增量天空?
“格力當務之急是尋找到未來的增量市場,目前看,手機和汽車都不足以撐起格力未來的增量市場。智能裝備是否能成為格力未來一大增量市場,現在還不能判定。目前家電巨頭都把智能制造看成新商機。”劉步塵說。
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智能制造領域較為寬泛,美的等家電企業都進入了這一領域,格力本擁有大量工廠,向智能制造跨界的思路是沒有問題的,不過還需加大智能制造在業績貢獻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