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藝考大幕再次拉開。
有人說,“選擇藝考就等于選擇了燒錢”,藝考火熱、考生追夢的背后,考生和家長究竟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賬單”太高昂,藝考太瘋狂
今年藝考季,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校園考點外擠滿了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考生和家長,人潮洶涌。
藝考“戰場”更加硝煙彌漫,報名人數再攀新高。
半月談記者隨機采訪發現,為了讓孩子通過藝考實現藝術夢想,甚至成為“明日之星”,家長們大都舍得在孩子身上花費。
其中,報名、培訓、交通等費用成為開支大頭,費用數以萬計甚至10萬元計。
為了接受最好的藝考培訓,提高“考過率”,不少考生選擇到北京、上海等藝術類名校聚集的城市接受藝考培訓。
李晴(化名)的孩子選擇在濟南接受藝考培訓,開銷1萬多。“1萬多塊的培訓班太普通了,很多人都選擇花十幾萬元到北京上小課。”她說。
“我們為藝考付出的代價有點兒高。”來自東北的趙先生特意開車帶著兒子到北京參加藝考。他說,兒子高二決定參加藝考后,在藝考培訓上已經花了10多萬元。如果這次藝考通過,他們還將報文化課培訓班,做最后沖刺。
除了高昂的培訓費用外,考生們還奔波往來于全國各地的藝術類高校參加考試。
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很多考生同時報考了多地多所院校,出現全國巡考的現象。
由于各校密集開考,不少考生拉著行李箱直接從車站到考場應考,考試結束后馬上又趕赴另一個城市參加考試。
山東的李女士近一段時間帶著孩子往返于北京、珠海、成都等多個城市,她說每到一所學校的吃住開銷大概在2000多元,他們一共報考了6所學校,僅考試的開支就在萬元以上。
培訓市場混亂,極易帶偏考生
藝考的激烈競爭,給各類藝考機構帶來更大的商機。
半月談記者發現,許多考生選擇藝考源于從小喜歡藝術,但也有不少考生并未經歷過長期的藝術訓練和熏陶,選擇藝考是抱著“藝術類專業比普通類專業分數低”“高考門檻低”的心態,因此突擊培訓成了他們進入藝術院校的速成通道。
“平時很難接觸到報考專業的內容,要考上名校,肯定得要報培訓班進行培訓。”今年報考了中國傳媒大學和北京電影學院錄音藝術專業的湯依說。
為了孩子“不留遺憾”,許多家長義無反顧地掏錢支持。
然而,各類藝考培訓班的費用往往不菲。
網上一家藝考機構的影視表演課程價目表顯示,“名校基礎班為31900元,名校無憂班為98700元,名校全程班從暑期培訓一直到藝考前,學費為197400元”。
對于花費近20萬元的“全程班”,這家機構特意注明,“臨近考前由國內頂級名校表演專業教師、專家和考官授課”。
一位業內人士反映,目前大大小小的藝考培訓班眾多,市場準入門檻低,培訓質量良莠不齊。
很多藝考機構在招生時以專業院校的教授、電視臺主播等吸引生源,實際的培訓講師卻往往是在校大學生。
有多年從事藝考教育經驗的培訓人員對半月談記者透露,一些培訓機構會給中間介紹人不菲的返點,以獲取更多生源。
對這些藝考機構而言,“獲利來源并非高昂的培訓報名費,而是考生進入培訓機構后吃、住等日常開銷,以及定妝照拍攝、服裝銷售等考生潛在的考試‘剛需’”。
上藝考班就一定能考上嗎?
一位多年擔任藝考評委的高校教師坦言,不少考生不僅沒有被培訓機構帶“好”,反而被帶“偏”。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院長張輝教授、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表演專業負責人李立宏、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孫立軍教授等專家認為,藝考主要考核的是學生最真實、本來的狀態,而藝術素養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突擊培訓”能造就的,盲目選擇藝考培訓機構反而會導致思維固化,在考試過程中束縛自己的發揮。